2023年年终会议有哪些直接关联民生的亮点值得重视

  202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通稿也第一时间进行了发布。

  这个会议非常非常重要,几乎每次这个会议一完,后面都会围绕它展开工作。

  就跟年中的会议一样,当时一开完,一个多月后就出来认房不认贷,降存量房贷,放松调控政策,万亿国债等等重要的救市信号。

  所以,这样的关键高级别会议每一次结束以后,围绕通稿内容,各路券商,经济研究还有各自利益关联领域的分析和讨论内容,会铺天盖地的持续一段时间。

  实际上这些分析内容,对于普通民众和老百姓而言,没有多少意义。

  利益驱动之下,最容易产生动作变形,或者夹藏私货的行为,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发表一些不符合现实的观点和结论。

  而从实际来看,主流的很多分析内容,也大多艰涩难懂,用词复杂,不接地气。

  所以,这篇文章,将从一个完全客观中立的角度对本次重要的年终高级别会议的通稿内容,进行一次理性解读。

  并从民生经济,百姓收入和财富的直接关联的角度,挖掘梳理本次会议值得普通个体关注的几个重要亮点和信号。

  力图用所有人都能听懂看懂的语言和文字,梳理关键经济信号,帮助把握趋势方向。

  关注动向,把握本质,看清主线,研判趋势,指导行动。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

  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

  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

  

 

  1

  可视化一图梳理:2023年年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内容

  这里为大家找了一份可视化图表,并且具有官方背景的会议内容梳理:

  内容比较多,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

  

 

  图片来源:见图

  

 

  图片来源:见图

  

 

  图片来源:见图

  

 

  图片来源:见图

  2

  关键词和主线思路梳理:本次高级别会议,有哪些亮点值得重视?

  本次会议,重要性和意义不用多说,这里为大家进行一个关键解读和亮点梳理:

  1,本次会议通稿更为精炼、篇幅低于2020-2022年。

  但 “发展”、“高质量”、“改革”、“安全”、“科技”等关键词词频则相较2022年更多,亦对应会议提及的产业革新、消费投资良性循环、防范风险、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四大经济工作主线。

  2,对当下中国国内经济形势和现实情况,做出了新的判断:

  2021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续称“三重压力”仍然较大。

  今年疫情防控转段后,供给冲击问题淡出,但需求收缩、预期转弱的问题仍在。

  需求收缩方面,消费投资增速较低。预期转弱方面,10月、11月制造业PMI连续两月低于荣枯线,居民预防性储蓄仍在增加,企业中长期投资意愿不足。由于需求收缩尤其投资需求收缩,钢铁等传统行业产能出现过剩甚至光伏等新兴产业也出现产能过剩。

  会议指出,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但会议也指出,综合起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增强信心和底气。

  国家开会思路一般都是,“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这一次,国家对于问题的发现,可以说很到位很精准了:有效需求不足和社会预期转弱。

  3,本次会议最重要的就是八字箴言: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

  在政策语义下,稳和进是辩证关系。“稳中求进”作为工作总基调,是一直延续的政策表述。其余的表述中,“稳字当头”、“以稳求进”侧重稳;“以进促稳”、“以进固稳”则侧重进。“以进促稳”显示了更积极的基调,市场机构认为明年经济增速可能设在5%左右。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负责人近日表示,在“稳”的基础上推动“进”,通过经济结构、发展质量、重大改革上的“进”来实现“稳”。

  “先立后破”已成为了一个高频词,早前主要指“双碳”工作方法论。2021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尽快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坚持全国一盘棋,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究其原因,2020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双碳”目标后,有的地方搞“碳冲锋”,有的搞“一刀切”、运动式“减碳”,甚至出现“拉闸限电”现象,影响了工业生产和经济运行,因此“先立后破”指向长远目标要久久为功,而非短期过度用力,与此同时完善制度,在发展中解决问题。

  2021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示,在应对风险挑战的实践中,我们进一步积累了对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其中之一为“必须坚持稳中求进,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把握好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坚持系统观念”。

  从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开始,“先立后破”升级为对全局工作指导的方法论,各部门都结合自身工作来谈“先立后破”。

  其政策指向为,要在发展中解决问题,要在稳住总量、确保增量的前提下,再推进结构改革和存量调整。

  「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最后再总结为:

  要积极进取,寻找经济的增长点,然后在发展的路上探索长期稳健的运营模式,在新旧动能转化的关键决策上,要先充分想好怎么做,再去破除传统老旧的东西,避免一刀切和运动式发展。

  简化到尽头是:拼命抓经济,但得用脑子,讲方法,有原则,守红线。

  4,会议明确了重点扶持行业,可能在接下来会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和金融的支持。

  会议提出了2024年9项重点工作,第一项就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点了下面几个重点行业的名: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量子、生命科学等,并提出“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

  5,未提“房住不炒”:

  经济工作会议通报里,房地产着墨最多的防风险。

  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

  明年是化风险的大年,但是在三个最主要的风险中,把房地产放在了首位。

  房地产的风险包括几个:

  房企债务、保交楼、当然还包括地产下行带来的经济下滑风险。

  这种行业和市场的定调背景下,炒不炒也没有必要占据篇幅来强调了。

  一些楼市多军认为的先立后破,利好楼市房价观点,不攻自破:立的不是房地产,最终还是要破的。

  6,一个新变化:新一轮财税改革信号得到了明确

  虽然会议没提房地产税,但专业人士都知道,财税体制改革是绕不开房地产税的。财税体制改革年年都在提,年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推进,但回顾过去三十年,财税体制改革最大的动作肯定是1994年的分税制。

  可以预见的是,房地产税将是继分税制之后最大的财税体制改革事项。完全归地方所有的房地产税,有利于缓解土地财政的压力,有利于增强地方活力。

  房地产税,虽迟必到。

  7,再次提出“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这是继去年高层会议首提“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以来,再次明确点名“经济大省”,且被要求“真正挑起大梁”,担起“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的重任。

  这意味着,经济大省要走在“拼经济”的最前列,担起稳增长、稳外贸、稳就业尤其是稳财政的重任。

  早在去年,面对超预期因素带来的冲击,多场重要会议不约而同提出,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发挥稳经济关键支撑作用,沿海大省要完成财政上缴任务。

  今年以来,随着后疫情时代到来,经济回升向好,但“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等问题依旧需要重视。

  所以,重要会议明确提出,“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同时将“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被列入明年的九大重点任务之一。

  经济社会,想要追逐财富维度的发展和空间,还是要去经济发达的城市和地区。

  8,强调“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亮点在于强调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首提“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预期引导也是经济政策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悲观论调和外资唱空声音四起的背景下。

  毫无疑问,2024年,国家将对恶意唱空中国经济言论的管理力度,空前加强。

  3

  基于会议信号和表达,接下来,新一年中国的经济走向,该怎么看?

  先梳理会议的内容变化:

  

 

  信息来源:《财经》区域经济与产业研究院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常被视作第二年中国经济工作的风向标,也是前瞻2024年全国“两会”的关键依据。

  对于接下来中国经济的走向,有这么几个明确的趋势信号:

  1,扩内需: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

  回望2023年,全球政治经济形势依然动荡不安,乌克兰危机长期化,巴以冲突进一步加剧了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全球经济的增长总体放缓,主要经济体延续加息进程,全球流动性收紧、利率中枢维持高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

  当下中国的债务实际情况,都聚焦在国家单位和财政加杠杆上。2024年预计会有进一步的动作。

  2,振出口:打通外籍人员来华经商、学习、旅游堵点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6月和7月,中国出口分别同比下滑8.1%和8.8%。而到11月,中国出口同比终于增长1.7%,实现近7个月以来首次由负转正。全球经济不景气,野村预测,2024年,中国出口同比增速或为负增长,为-1.5%,2025年则为-0.3%。而中国银行研究院预测,2024年中国出口同比增长2%左右。

  明年出口如若不振,也会严重影响就业。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0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滕泰指出,每一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速提高,意味着百万上千万的就业机会,必须保持一定的GDP增速。而从结构上来讲,需要着重发展服务业及服务出口。当下,中国农业从业人口1.7亿人左右,今后下降到1亿人以下。中国工业的就业人口是2.3亿人,亦会下降到2亿人以下。只有发展服务业,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3,防风险:满足不同所有制房企的合理融资需求

  防范化解风险,亦成为2024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所在。

  风险管理之下,没有什么行情表现和施展的空间以及想象力。

  所以,2024年中国楼市和房价,或许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趋势界定了。

  4,开药方:积极财政政策加力、稳健货币政策灵活适度

  这个和第一个判断呼应,不多展开。

  最大的空间就是中央加杠杆,特别国债只是开始,赤字还有可能进一步提升。此外,首提扩大专项债作资本金范围,地方杠杆也会加。

  5、不提的东西,更值得重视:

  没再提资本市场。年中会议提了“活跃资本市场”,但效果很短暂,说明光靠刺激政策不可持续,下一步会更注重根源上的制度建设,让市场更健康,而不是单纯的更“活跃”。

  降低对资本市场(股市)的预期。

  没再提反垄断和资本无序扩张。

  这个持续几年的核心议题在逐步淡化,现在的核心问题不是无序扩张,而是扩张动力不足,民营经济和平台经济的政策环境明显转暖。

  6,行业点名,大有门道:

  本次会议,是历次会议中点名产业最多的一次,显示出对挖掘新增长点的重视。

  除了提到大医药,还点名了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量子科学、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新能源汽车等。

  写在最后:

  从实际出发,本次会议对于民生经济领域,给出了哪些具有确定性的答案?

  (2023/12/8)的政治局会议没有直接提房地产,股市,汇率,(2023/12/11-12)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了。

  关心中国经济走向的人,大概都会想着从中寻取一些答案。

  股市,楼市,货币政策,都是直接关联民生领域,决定经济体感的直接因素。

  文章最后,分享几点个人独家的观点,供参考:

  1,从房地产经济和楼市的角度来看,行业继续进行风险出清和债务管理的主线已经非常明确,而楼市维度,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增量和爆发的想象力。

  回暖预计是会有的,毕竟新的一年,随着人口流动和新一轮就业的循环周期,会产生需求释放,但是在国内宏观经济没有实质性扭转以前,这样的刚性自住需求,是无法支撑当下中国楼市对于库存消化的实际数量的。

  而在行业端,保交楼提速,工作夯实,将是国家把控房地产行业风险的关键手段。

  2,关于股市,这里不多展开,大家看看经济工作会议结束以后当天的行情就能知道是个什么现实情况。

  重要会议释放政策趋势,其实绝对算得上是为股市向好提供基础。

  但是市场不买账,说明预期和信心依然低迷。

  3,在经济没有全面复苏前,无论是投资,还是消费,都还是需要用一个比较谨慎去考量的。

  4,看清楚接下来中国经济新一轮的发展动力根源,是国家和财政,这一点非常重要。

  居民部门去杠杆,主动收紧,意味着商品市场和消费,包括服务都要承压内卷;

  企业部门去杠杆,对应的就是就业压力和收入增长受限,以及,绕不开的债务和账期风险。

  民营国营都一样,银行的信用体系对于市场经济来说,不是一回事。

  接下来,国企,地方政府,包括国资央企的隐形债务,是个大问题。

  5,降低对2024年中国国内经济环境中的“赚钱效应”期待值。

  定存和储蓄习惯,是保障家庭稳定和生存安全的好习惯。

  6,接下来,中国国家对于恢复和巩固经济环境中的信心和预期这件事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现经济复苏,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以上,就是对中国2023年年终重磅经济工作会议,进行的一次内容梳理和专题解读分析研究内容,和各位头条的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交流和分享。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网络,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