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智慧农业气象服务体系为粮食丰收“保驾护航”

  村民们正在使用农机协力收割水稻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立冬刚过,风和晴好,万里无云。站在田埂最高处放眼望去,辽阔平整的土地上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机械化水稻收割。

  这块土地位于合肥市肥西县东南部的丰乐镇,耕地面积约11万亩,以种植水稻、小麦为主,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除强化种植技术外,还需要强化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丰乐镇地处江淮之间,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频发。在安徽省气象局的支持下,丰乐镇政府与省气象局农业气象中心、合肥市气象局合作,以强化“一个枢纽”推动“两端落地”为总体思路,建设智慧农业气象服务体系,保障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

  作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的新华村,约2000亩全部是优质水稻田,其中260亩“无人农场”,智慧农机、智能泵房、智慧病虫情监测等设备一应俱全,抵御自然灾害的硬实力非常突出。依托新华村高标准农田和数字农业服务平台,安徽省气象局量身打造智慧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基地,真正实现融入数字农业的智慧农业气象服务。

  “以前一天只能看100亩,但现在通过手机一天可以看1000亩,这块约2000亩的土地只要5个人的团队就可以管理过来。”丰乐镇副镇长盛诚自豪介绍着,并举起手机展示,“这是我们专门定制的APP”,轻轻一点眼前基地的实时监测数据便了然于目,线上与线下农情监测的融合,真正做到农田管理的事半功倍。

  “气象信息非常给力,科技特派员经常下田指导,帮我们解决技术难题,加上今年政府实行统一飞防,给我们种植大户吃了一颗定心丸。”合作社负责人巩彬说。

  “小田变大田”“人力变机器”,丰乐镇能做到农业经营主体的广泛认可和智慧农场的有效监测,离不开省气象部门的大力扶持。

  国务院《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指出“实施气象为农服务提质增效行动”,提升粮食生产全过程气象灾害精细化预报能力。近年来,安徽省气象部门积极响应乡村振兴的时代号召,推动建设涵盖“1个数字化业务技术体系、1个信息化服务传播体系和1套定量化效益评估体系”的“三个一”智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通过坚持发展为先、创新为本的做法,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记者观察到平整的田埂边均匀分布着不少仪器,构成了一张覆盖了新华村所有农田的网。省农业气象中心琚书存主任介绍道,“这是我们气象部门建设的设备,包括太阳辐射、光合作用有效辐射、温度、湿度等会自动监测统计,特别是在夏季8月份水稻处于抽穗扬花期,遇高温热害就会影响开花散粉和花粉管伸长,导致水稻不能授粉而形成空壳粒,实粒率和千粒重下降。通过该设备可以精准监测水稻冠层的温湿度,及时发出高温热害风险预警,为种粮大户采取防范措施提供了有效时间。”

  丰乐镇农业气象服务落地应用场景的实现,是省气象部门不断探索的结果,一方面构建数字化业务体系,依托“天擎安徽”,强化省农业气象中心智慧服务平台支撑;另一方面建设信息化服务传播体系,通过“三网三微三端”的融媒体矩阵,实现数字化农业气象服务产品落地数字农业管理平台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用端,扩大为农服务的覆盖面。

  立于田埂上的农田温湿度梯度观测仪

  目前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在丰乐镇的试点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达到减灾、节本、增收的社会经济效益,气象预警及时到位呈现正反馈。气象为农实现落地应用、科技赋能,还将在实践中探索创新,持续发力。

  (王兵 孙毅博 记者 苏艺 实习生 赵雪)

  作者:中安在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网络,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