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下舒兰城的小林蛙,走进大都市的国际渔业博览会
摘要:林蛙养殖在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和帮助养殖户脱贫致富的同时,也起到了维护林区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
文/图 水产前沿 阳青、陈晓庆
林蛙,是生活于东北三省的特有蛙类,俗称有哈士蟆、哈什蚂、雪蛤等,是集药用、补品和食用为一体的特种经济蛙种。
林蛙
近期,吉林省舒兰市林蛙产业协会携舒兰长白山林蛙亮相第26届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作为国际水产贸易圈最具凝聚力的行业盛会,本次渔博会共有1680余家企业到场参展,国际展商比例达40%。期间笔者采访了吉林省舒兰市林蛙产业协会会长、吉林省乡村振兴高级农技师安春学,以了解林蛙这一少为人知的养殖品种。
今年65岁的安会长(右)从事养蛙已有39年,于2016年被授予“养殖业高级农技师”等级证书。
据介绍,林蛙是集药用、食补、美容等多种功效为一体的经济蛙种,养殖周期长达4年。其中,以林蛙为原料的产品最出名的就是林蛙油,这是雌蛙冬眠前膨大的输卵管干制固体,俗称蛤蟆油、雪蛤油和哈士蟆油等。市面上林蛙油一般分为两种——联体油和线油。联体油是最原始的提取方式提取的,呈蝴蝶状,是通过晾晒、取油、摆型等过程所呈现出来的林蛙油;而线油是采用活体取油的方式制成,是新兴提取技术,主要呈线条状,品相较好。林蛙油的纯蛋白质含量达40.7%,含有蛙醇、多糖类、磷脂、维生素、脂肪酸及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有“绿色黄金”的美誉。安春学介绍,林蛙不仅可以做食品,还可以做药品、补品等,对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有良好的作用,润肺功能明显,对新冠后遗症有效果,市场上联体油和线油的价格均在3000元/斤以上。
东北名菜林蛙炖土豆
林蛙联体油
林蛙线油
由于林蛙经济价值大,曾被人们大肆捕杀,一度被列入了《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两栖类和爬行类》和中国东北地区的保护动物名录,是“三有”动物。在20世纪80年代,长白山中国林蛙被列入商业性经营利用驯养繁殖技术成熟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单。2020年5月,农业农村部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蛙类保护管理的通知》(农渔发〔2020〕15号),明确中国林蛙(东北林蛙)、黑龙江林蛙等相关蛙类由渔业主管部门按照水生动物管理。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舒兰市林蛙产业从东部山区一家一户小范围粗放养殖逐渐发展起来,到九十年代逐渐形成规模。1998年,市委、市政府从发展大农业支柱性产业全面发展战略出发,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中,把林蛙产业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特别是从九十年代开始,林蛙产业已作为舒兰市的一种特色产业摆上了大农业的位置。舒兰市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的林蛙产业领导小组,制定了林蛙产业发展的长远目标。为了使这项特色产业做到有人抓、有人管,1999年还专门成立了林蛙产业办公室,现已走上了“规模化、标准化、科学化、产业化”之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增加,并已形成了“政府+公司+协会+蛙户”的产业化格局,舒兰市林蛙产业正朝着蓬勃健康的方向迈进。
近30多年来,舒兰市林蛙产业发展迅速,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了解,目前舒兰市已实现养蛙封沟443条,有效放养面积92000公顷,养蛙户437户,从业人员836人,年出售林蛙种苗100万对,年放养林蛙3亿只,回捕量3000万只,产值实现1.6亿元。全市有1000公顷以上的大型林蛙养殖场近20个,林蛙新型养殖示范企业4个,另外拥有林蛙油深加工企业1家,年加工林蛙为800万只,销售收入3600万元,实现利润600万元。
林蛙干
安会长表示,未来林蛙产业的发展前途广阔,林蛙养殖在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和帮助养殖户脱贫致富的同时,也起到了维护林区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
更多花絮
作者:fishfir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