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电动汽车“第一人”,30年前就资产千万,为梦想舍弃财富
叶文贵,一位早期标志性人物,被誉为“温州模式”的代表人物。他的传奇故事要从30年前开始说起。1989年2月的一天凌晨,叶文贵兴奋地开着他研制的第一台电动车上了温州最高山,在那里边喝酒边欣赏夜景。当时,中国电动汽车技术起步都比特斯拉的掌门人马斯克满18岁晚。然而,这辆充电八小时、行驶200公里的小车在当时却完全不输世界先进水平。
19岁时,叶文贵在七台河矿务局工作,发现工人所用的煤锹柄全部从外地购入,于是他联络了另外8个知青,从温州买来木旋床和锯子,办起了个锹柄厂,锹柄日产量从100根直接飙升到1000根,一天能卖800块,足以证明叶文贵的精明。
1978年,叶文贵回到家乡金乡,创办了一个轧铝厂,他只用4个月就收回了成本,还积累了近20万元的资金。由轧铝厂、高频热合机厂、压延薄膜厂、包装材料厂、蓄电池厂、微机仪器厂,叶文贵的精明勤奋得到了回报,厂子办一个火一个,他已经坐拥千万资产,然后开始了造车梦。
1988年,叶文贵赌上了千万财富,想制造的是电动车。然而,造车可以称得上是“无底洞”,叶文贵的上千万资产以石落深潭的架势没了影,他最终认识到,要真正把电动汽车商品化,即便是小批量,也要五亿、十亿的投入。
在媒体纪念温州模式30年系列报道中,叶文贵被比作“不死鸟”,虽然造车梦黯然收场,但他是上世纪80年代温州群体的典型代表,诠释了来自温州民间的创业活力。
如今叶文贵已经去世,他留下了许多令人感慨的事迹,他的精明和才华带动了温州地区大量的企业家们。即使他的电动车梦碎了,他仍然为后人树立了堪称传奇的典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网络,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