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战之年·立冬|獐子岛野生海参开捕 蓝色粮仓丰收在望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节气,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把尺。

  它用24个刻度将一年等分,

  丈量出天地变换、见证着寒暑更迭。

  

  如今,我们用节气这把尺,

  丈量辽沈大地上日新月异的变化,

  记录首战之年

  那些勇毅前行的奋斗光影。

  今日立冬。

  在大连长海县獐子岛海域,渔民们又一次开启了一年一度的野生海参立冬采捕。伴着嘹亮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海号子,全副武装的潜水员们乘着采捕船劈波斩浪、乘风出海。

  中国海参看辽参。大连是辽参的主产区,獐子岛是野生辽参的核心资源区。獐子岛海域地处北纬39度,位于北黄海暖流、黑潮暖流和北黄海冷水团的冷暖交汇处,海流畅通,海水交换能力和自净能力强,远离大陆和主航道,水质清澈,海域的温度、深度、盐度都极其符合海参、鲍鱼和扇贝的生长条件。

  随着冬季来临,野生海参为度过漫长寒冬储存了足够的养分,此时的海参肉质肥美、营养丰富,正是采捕的好时机。獐子岛的这一野生海参冬捕活动,是海岛人对海岛文化、渔猎文明的历史传承,历经多年洗礼,现已演变成为海岛人坚守与尊重海洋生态和自然规律的一种节日符号,成为长海县渔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辽宁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要求,近年来大连市长海县积极推动渔业从“猎捕型”向“农牧型”转变,全力推进现代海洋牧场建设,高标准打造离陆最远、生态最优、产品最好、休闲最佳的长海特色海洋牧场示范区。

  这是我省全力打造海上“蓝色粮仓”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我省已获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38处,创建数量居全国第二位,依托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年产优质海产品250万吨,产值达400亿元。

  又是一年立冬时,蓝色粮仓,丰收在望。

  

  稿件来源|大连市人民政府网站 辽宁日报 人民网

  策划|隋海 刘丽娜

  文案 |毕小男

  摄影|张旭 陈思远

  实习编导 |钟瀚文 王安昊

  后期制作丨 钟瀚文 庄嘉帅

  海报设计|葛岑

  拍摄支持 | 大连长海县金秋艺术团

  出品|小辽编辑部

  作者:辽宁卫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网络,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